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Published 凌晨3:29 by with 0 comment

[紐約輕原油] 091211

若不是上拉90.24(註1),則理應回檔到57.6


 


短線:


若不突破73.87,則盤跌轉追殺。
若跌破68.05理應提供一次支撐,屆時看瞬間變化了。



註1:不該跌破65.05


 


Clcon_091211.png  


Read More
      edit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Published 下午2:09 by with 0 comment

[轉載] 設備商機熱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李珣瑛/台南、新竹報導】


2009.11.20 02:26 am


 


台積電(2330)、友達(2409)、群創(3481)積極擴廠、釋放數百億元設備商機,其中無塵室與機電設備商機即達280億至360億元間。標案將從11月底開始陸續開標,亞翔(6139)、漢唐(2404)、帆宣(6196)、聖暉(5536)與同開(3018)等成為受惠最大廠商。


 


電子業景氣在下半年由空翻多,被壓抑近兩年多的資本支出一次獲得紓解,以晶圓廠而言,明年起台積電、聯電都有擴廠計畫,加計群創、友達擴廠,明年無塵室與機電設備總商機估計在280億至360億間,其中亞翔與漢唐由於專精無塵室系統工程技術,再加上與業者長年合作關係,成為這一波資本支出最大受益者。


 


面板廠的友達及群創,今年率先啟動加碼裝機作業,不但讓供貨的設備商業績升溫,就連周邊的飯店住房率,都隨著裝機工程師的入住,呈顯著攀升走勢。


 


來自設備廠商的消息,台積電竹科三五路的12廠第五期,以及南科14廠的第四期,裝機的設備訂單將陸續發包。


聯電(2303)的12B廠,也要開始裝機,這些動輒數十億元到上百億元的訂單,讓機電設備廠商個個摩拳擦掌準備生產與交貨。


以台積電建廠速度來看,明年第二季就會進入無塵室等機電工程期,再度釋出工程大單。


 


面板廠除了友達、奇美電的8.5代廠,先後宣布裝機;還有群創的六代廠,也在積極拉升設備裝機速度。此外,日本、韓國,以及大陸京東方六代與八代面板廠也相繼增加產能,都為上半年營運慘淡的設備廠商,注入強心針。


 


在台積電及友達的加持下,漢唐近期接單明顯感受到到景氣好轉走勢;第四季業績確定較第三季成長。漢唐已接在手訂單達30億元,將陸續交貨到明年第一季。明年在手訂單上看50億元,法人表示,以設備商10%的淨利計算,漢唐明年EPS上看5元,今年則有2至3元的實力。


 


目前12吋晶圓廠造價估計約在600億至800億元之間,面板六代廠造價則在500億至700億元間,一座無塵室造價15億至20億元、機電設備20億元左右。從明年初到明年底,將陸續有三座晶圓廠,以及兩座LCD廠完工移入設備,而這幾個標案將陸續在11月底及12月初陸續開標。


 


亞翔則是先前與台積電Fab12、聯電Fab 12A、群創、友達等都有無層室及機電合作關係,因此這幾項標案有近八成由亞翔囊括,包括台積電新竹Fab12-5、聯電12B、友達8B以及群創六代廠,其中群創六代廠將於2010第一季完成,並順利於2010第一季認列。




 


轉載自  http://udn.com/NEWS/STOCK/STO3/5260924.shtml


Read More
      edit
Published 中午12:35 by with 0 comment

[台期指12] 091209

1. 跌破7692或挑戰7832-7849呢?


 


2. 未跌破7590,不排除走之浪到7911的上漲



3. 未突破7825前,還有可能跌破7436



4. 若出現「跌破7727+該彈不彈」,理應懷疑是否跌破7692



5. 未跌破7590前,不可能成小型頭部



6. 只有出現「跌破7692+該彈不彈」,才有可能跌破7590


 


TXF12_091209.png 


Read More
      edit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Published 下午1:50 by with 0 comment

[台期指12] 091208

1. 跌破7692或挑戰7832-7849呢?

2. 未跌破7590,不排除走之浪到7911的上漲

3. 未突破7825前,還有可能跌破7436

4. 未跌破7436前,不可能成日線頭部

5. 只有出現「跌破7692+該彈不彈」,才有可能跌破7590


Read More
      edit
Published 下午1:11 by with 0 comment

光電

 


Read More
      edit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Published 凌晨4:41 by with 0 comment

[轉載] 柏南克鬆口 美將升息防泡沫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12.05 02:55 am


 












經濟日報/提供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終於鬆口,3日表示不排除升息以防堵新的資產泡沫成形成,雖然他還是比較希望透過金融法規,控制資產價格波動。利率期貨市場預測,聯準會最快明年6月就會升息。


 


柏南克3日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說,金融體系的監管和法規是應付泡沫最強、最有效的方式。不過他進一步表示:「我不排除使用貨幣政策,如有必要、如果情況確實變得令人憂心且有危險。」



柏南克說,目前還看不出美國市場有「極端價值錯估」的跡象。資產價格是否高估,本來就很難判斷,所以他認為對抗泡沫的第一道防線,就是強力的監管,避免金融機構從事高風險操作。但他也提到,對於如何防止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過度飆漲,現行的法規架構設計不夠完善,這時貨幣政策就該注意資產價格的波動。



柏南克這兩天出席國會的任命聽證會,爭取連任。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3日表示,此案到耶誕節前恐怕都無法確認,看來柏南克今年無法盡情享受耶誕節假期。



目前各界多把這波金融風暴的矛頭指向Fed,認為Fed在2003到2005年讓利率維持在低點太久,是導致房市泡沫的元兇。柏南克援引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研究說,房貸融資和預期心理助長泡沫生成,與貨幣政策和房價沒有關聯。



他以加拿大和德國為例,表示這兩國利率也很低,卻未出現房市泡沫,反倒是貨幣政策較緊的英國出現泡沫。



國際金價近來不斷改寫新高紀錄,油價也回升,亞洲房地產更急速飆高。近來陸續有亞洲國家官員表示,亞洲資產價格漲過頭,起因就是Fed壓低利率。



上個月中旬,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與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不約而同警告,大量資金恐引發新一波資產泡沫,衝擊全球經濟復甦。 面對這些控訴柏南克表示,美國的貨幣政策是用來解決金融和經濟議題。其他國家自有一套應付泡沫的方式,包括匯率、財政和貨幣政策。




 


轉載自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290611.shtml


Read More
      edit
Published 凌晨4:26 by with 0 comment

[轉載] 救地球,哥本哈根峰會行不行?

【撰文/周盈成】 


能否達成具體結論 就看有無足夠的「政治意志」


 


大家都在談論哥本哈根,這座小美人魚的城市,12月就要召開一場旨在拯救地球的會議。有些人稱這可能是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最重要的會議(註)。


在這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方會議(COP 15),全球能夠凝聚什麼樣的共識,來因應全球暖化,救救南北極的冰帽、太平洋上的小島國、非洲乾旱大地上的農民,跟全球難以數計的物種?



















 



期待高、歧見大的「拯救地球」會議


 


對於會議的期待呈現詭譎態勢。許多重要領袖如今提倡在哥本哈根達成一份「政治協議」,而不是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至於所謂政治協議要講什麼、後續的法律協議何時能達成,又是一番「各言爾志」。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這種情形感到憂慮。這個國際大型保育組織的全球氣候計畫負責人卡斯登森(Kim Carstensen)對《全球中央》記者說:「我很擔心,如果哥本哈根只弄出些『是啊,氣候變化問題很重要,我們該做點事』之類的泛泛之辭,會挫折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士氣,以後大家都無窮無盡的拖延」。


關於政治協議,UNFCCC執行秘書波爾(Yvo de Boer)說得較明確,他多次重申,在哥本哈根必須白紙黑字明定四件事:工業化國家高企圖心的202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開發中國家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成長的計畫;富國資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清楚短程至長程計畫;一個管理和分配前述資金的架構。


40多個主要國家相關部長11月16至17日在哥本哈根舉行非正式的會前磋商,地主國丹麥的氣候與能源部長海德嘉(Connie Hedegaard)會後與波爾一同召開記者會,也明確支持上述目標。但被媒體問到,規定這些政治承諾的條約,預計接下來多久能訂定,她只說「愈快愈好」。


卡斯登森認為這不保險。他說,「政治協議活不過下一場選舉、經濟衰退或自然災害」,在哥本哈根就該達成具有約束力的法律協議,這才是那些遭受氣候變化危害最烈的非洲國家或小島國家要的。



氣候談判比貿易談判來得急迫


 


在抑制排放以及金援等關鍵議題上,不同經濟發展程度和自然環境的國家之間,歷經兩年來無數次會議,意見依然南轅北轍,能在哥本哈根會議12月7日起的兩週內奇蹟搞定?卡斯登森仍然堅持可能。


他說,最後關頭,見到士氣成長起來了,很多新的承諾提出;不過,若說有什麼因素會造成談判失敗,那也就是「缺乏政治意志」。


「缺乏政治意志」,這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杜哈回合貿易談判中耳熟能詳。2001年底在卡達首都發起的這回合談判,旨在促進自由貿易跟開發中國家發展,最初說要在2004年底談成,至今雖不無進步,但關卡依然重重,截止期限經過一再重設,最新的一個是2010年底,而且已經開始動搖。


無怪乎,當氣候協議眼見要拖過2007年峇里島會議設定的2009年底期限,大量的報導與言論紛紛召喚杜哈的夢魘。


但同時鑽研氣候變化跟世界貿易的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資深顧問柯斯比(Aaron Cosbey)不這麼認為。


他說,這兩個談判有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本回合貿易談判而言,「至少在富國裡,沒有強烈催促談成的壓力」;但氣候談判中,這些國家面臨國內強大壓力,「政治人物至少必須帶些成果回國,作交代,保面子」,美國尤其如此,因為對抗氣候變遷是歐巴馬總統的競選承諾之一。



美國仍然反對以國際條約訂排放上限


 


他說,「哥本哈根不會像期待的那樣成功,但他們(政治人物)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成功」,「他們別無選擇」。柯斯比預測哥本哈根會達成一個政治協議,但不會太具體。波爾希望的政治協議,是包含已開發國家的具體減量數字,尤其呼籲美國提出。但柯斯比毫不遲疑地說,這不會發生,因為各方歧見還太大。


柯斯比說,直到最近,一些關鍵的談判才真正動了起來,「這是好事,各國將會達成最後協議,但肯定不是在哥本哈根」,他預測會在哥本哈根後的一年內,也許在下屆締約方大會。


美國的能源法案還卡在參議院,預料明年才會通過。一般認為,沒有得到國會背書,美國行政部門無法對外做出什麼具體承諾。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會長斯蒂格森(Björn Stigson)也這麼指出。 斯蒂格森反對《京都議定書》以國際條約設定各國排放上限的做法,這也是美國從小布希政府以來所持的立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因此,涉入美國氣候政策過程的斯蒂格森,對於哥本哈根的結果及後續條約,有著和WWF等環保團體跟大部分開發中國家完全不同的想像。


斯蒂格森接受本刊訪問時說,哥本哈根會達成政治協議,但就抑制排放部分而言,只會有較廣泛的目標,像是八大工業國(G8)聲明那樣,全球在2050年時應減掉至50%的溫室氣體排放,也許再表示期待工業化國家應設定自己的2020年減量目標。


重點是,這些目標都是各國自己訂,而不是受條約約束;預期在明年可達成的法律協議,也一樣不設個別目標,而是建立國際對各國行動的量測、申報和驗證制度。



自利引導與外力規範雙管齊下


 


事實上,新氣候協定的形式,也是當前爭論的棘手問題之一。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只是工業化國家第一階段減量承諾將在2012年底截止,其他部分包括碳交易機制都還在。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希望達成一個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條約,可以納入拒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並規定《京都議定書》中沒有的開發中大國抑制排放計畫。


但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擔心富國藉此卸除一些議定書中規定的責任。她們認為,應在修訂《京都議定書》、延長工業化國家減排承諾之外,再另訂一個平行的議定書,處理其他問題。


相信「自利會尋找出路」的斯蒂格森並不擔心鬆散的協定會不利綠色科技的發展或投資。他說,人口成長、資源吃緊等因素,已促使各國加緊發展綠色科技,希望在市場取得領先,「這是比國際設定排放上限更強烈的驅動力」。


卡斯登森雖同意一方面綠色科技會繼續前進,但他憂慮,如果缺乏強有力的抑制排放管制,「重大汙染產業像是煤、石油、水泥等,會繼續頑抗改進」。


隆冬的哥本哈根,當是天寒地凍,白晝苦短。什麼樣的地球明天,會從那裡展開呢?


註: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09):“COP15 for journalists: a guide to the 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轉載自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1356&f_ART_ID=224451


Read More
      edit
Published 凌晨4:20 by with 0 comment

[轉載] 美俄達成共識 裁武條約過期繼續有效






















【中央社╱華盛頓4日專電】


2009.12.05 11:50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今天達成協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於12月5日效期屆滿後,在雙方協商新條約期間,將繼續有效。 歐巴馬今天與到訪的麥維德夫在白宮會晤後發表共同聲明。兩位領導人重申兩國繼續進行協商,儘早就新約達成協議的決心。兩人並同意,在新約簽訂之前,5日到期的START將繼續有效。


根據1991年簽訂的START,兩國同意各自將核子彈頭減少到6000顆以下,並將發射器減少到1600具以下。



歐巴馬與麥維德夫已初步達成更進一步大幅裁減核子武器的共識。新約將規定雙方將擁有的核子彈頭減少到1500至1675顆,並將洲際彈道飛彈和潛艦發射火箭減少到500到1000枚。




轉載自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291002.shtml


Read More
      edit
Published 凌晨4:15 by with 0 comment

[轉載] 重視氣候峰會 歐巴馬決參加閉幕會議






















【中央社╱華盛頓4日專電】


2009.12.05 11:00 am


 


為展現對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重視,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改變利用赴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機會,順道於9日赴哥本哈根出席峰會行程,改為於18日專程赴會。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定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舉行,全球將有98個國家的領袖出席,絕大多數領袖將參加17至18日的領袖峰會。白宮原已宣佈歐巴馬將利用10日赴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機會,提前於9日順道赴哥本哈根,提出美國的減碳計畫。但因中國和印度兩個最大開發中國家近日先後提出減碳目標,歐巴馬感受到它們共同解決地球危機的誠意,決定改變赴會行程,於18日專程前往哥本哈根,參加最重要的閉幕會議。白宮今天發表聲明指出,經過幾個月的外交折衝,美國對中國和印度首度宣佈設定減碳目標,使得峰會有可能達成一個有意義的哥本哈根協定感到鼓舞。



白宮聲明同時承諾,美國願意合理分擔哥本哈根協議中所建議,於2012年以前共同出資1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減輕因減碳而衍生的損失,但其他國家也應共同分擔。聲明說,美國願分擔費用,因為這不只是人道援助,而且是為地球的共同安全作出投資。



印度於昨天宣佈,將在202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比2005年水準減少20%至25%。中國則於數週前宣佈,將在未來1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比2005年水準減少40%至45%。



白宮則於日前宣佈,美國將在202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較2005年排放水準減少17%;然後配合國會立法進度,於2025年減少30%,2030年減少42%,2050年減少83%。



歐巴馬變更行程,使得他在12月一個月之內赴北歐兩次。加上這兩次北歐行,歐巴馬上任的第一年共出國訪問10次,創下美國總統上任第一年出訪次數最多的紀錄。





轉載自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290959.shtml


Read More
      edit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Published 上午9:37 by with 0 comment

[類股盤後] 091202 (1208更新)

 TWT01.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02.png TWT03.png TWT04.png TWT05.png TWT06.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07.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08.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09.png TWT10.png TWT11.png TWT12.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13.png TWT14.png TWT15.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16.png TWT17.png TWT18.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20.png TWT21.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22.png TWT23.png

半導體這走勢,真的會被你絆倒唷
短線滿足目標
TWT24.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25.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26.png TWT27.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28.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29.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30.png

短線滿足目標
TWT31.png

Read More
      edit